今年以来,东平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、市委有关要求,狠抓项目投资,积极组织企业复工复产,努力恢复经济发展正常秩序,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。
一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
东平县企业综合实力较弱,规上企业普遍规模小,多为小微企业,大多存在产业链短、附加值低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,致使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,加之企业融资困难,对扩能技改多持保守态度。具体表现在:
(一)企业投资意愿下降。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式及疫情影响,投资下行压力较大,影响了市场预期。反映到投资领域,表现为企业加大风险防范,扩大投资意愿不强,企业更注重在提高生产效率、产品品质和精益管理等方面的投入,而对扩大规模的技改投资明显不足。据该县一个企业家介绍,由于订单不足、库存积压等问题,下游企业还未恢复正常水平,企业生产压力较大,企业下一步将拟实施减产或半停产方案。
(二)相比国有企业,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获得政府信息、资金、技术、人力资源、银行贷款等支持方面还有差距,民营资本在承担风险、抵抗风险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。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,民营企业在研发、生产设备更新、扩大规模等方面的投资会更趋保守。
(三)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弱、基础创新能力不强。关键技术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创新资源不足以及创新体系不够完善,主要体现在优质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稀缺,实验室、科研院所、研发机构等高端创新平台严重缺乏。
二、下步措施
下步,东平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将坚持科学研判精准投资,遵照市场经济规则,重点投资于经济发展短板和民生领域,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,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,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。
一是持续改善企业融资环境。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,在贷款投放和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行上倾斜。二是落实实质性减税。可采取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;放宽小微企业标准,并加大优惠力度。三是提高制造业的效益水平,比如继续加快僵尸企业的出清,促进制造业兼并重组,实现内部优胜劣汰。进一步优化市场秩序,落实好公平竞争的环境等。四是围绕链条式补强。围绕“延链”“补链”“强链”产业发展模式,鼓励区域内重点企业延伸上下游,发展形成区域内产业链,加大投资力度,提升应对风险能力。
(东平县金融服务中心王梦琰供稿)